说展 | 这些难得“上新”的线下展览,且看且珍惜
近日,北京疫情防控升级,北京多家博物馆再次闭馆,同时,开放中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则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
在疫情面前,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我们还是希望疫情赶快过去,生活尽快恢复正常,我们也能像以前一样,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自由地感受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本期说展,都是大家在疫情相对明朗的时期前去参观的线下展览,有的展览还将继续,也有的展览已经闭展或因为疫情而结束。
今日说展
爱的密码——民族纹饰展
1420:从南京到北京
“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
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
爱的密码——民族纹饰展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6月13日—7月19日
6月13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爱的密码——民族纹饰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用160件民族文物、约150多个民族纹饰,以“人”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不同阶段爱的书写、表达,如父母对孩子的亲爱、男女之间的情爱以及人们对家国的热爱等,呈现中华各民族关于“爱”的图符世界。最近恰巧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参观,也得以有幸参观了此次展览,在此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由于场地面积不大,此次展览的参观动线十分简明清晰,不同于大体量展览所带来的的巨大负担感,让我在参观过程中感到非常轻松,也能静下心来了解每一件展品的背景信息。当然,受体量的限制,展览每部分也无法展开来说,有一笔带过的匆忙感;对于展览设计,民博延续了其惯有的风格——利用灯光与艺术装置烘托展览氛围,打造沉浸式空间。灯光方面,展览通过投影将纹饰打在展厅地面上,也使我可以欣赏这些独特纹饰的细节。艺术装置方面,此次展览特别利用高低起伏的展架用以展示花腰带,讲述爱情的缠绵与曲折;展览还通过红色帷幕搭起的空间,用以展示婚姻里的爱与秘密。同时,我注意到展览还特别细心地制作了纹饰的放大装置,用以辅助拥有同款纹饰的服饰……
总的来说,此次展览的细节一如既往的讲究,但过于在意展览的氛围、装饰,却分散了对于纹饰背后文化的关注,让我感觉这更像是一场艺术装置展览,而非民族文化展。从第一次看民博展览的惊艳,到如今些许的审美疲惫,形式美最终是点缀,扎实的展览内容才是让人一次次感到惊艳的根本。
1420:从南京到北京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7日——8月2日
这是今年我唯一一个想要二刷的展览。
首都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一直都饱受赞誉,进入展厅后很快就会被左侧从1351-1420年大事件记事所吸引。这个陈列装置贯穿了整个展厅,显眼、简洁、美观,便于观众很快理解展览内容。除此之外,在入口右侧还注明了展厅单元导览图、三维立体图、单元内容分布情况,将观众快速带入展览主题的两个视频展示,都让人感叹足够贴心。
展览内容与首博的其他展览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真正定位于本馆特色打造的展览。展览确实有不少重量级展品,而对于观众来说,有吸引力的绝不仅仅是精美的器物,更重要的是流畅、完整、可推敲的故事叙述。展览通过说明牌、视频、辅助文字展板等形式,有意将这些展品为什么可以展出、物与事之间的关系等讲述清楚,规避了许多展览“物事分离”的通病。因此在观展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在文字、图片、视频的引导下,不自觉进入到这一段历史中,自然而然能读懂、看懂展览及展品。
图解和其他文字说明的形式设计也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例如都城示意图并不是放置于展柜内上方,而是脚下即可见到;展品的说明牌也可以设置在展品上方,而不仅仅是展柜内展品的一侧。这些陈列方式让观众颇感新奇的同时,也可以脱离展柜所带来的疏离感,让展览更为“亲民”。
展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在于展厅最后一部分设置的问题,即明朝为什么没有向开放型社会制度转变的迹象,为此,展览也通过一些展览试图来解答这一问题,或者提出新的疑问。如其中也通过文字展板说明明朝并非完全封闭的时代,尤其是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展览便有相关的展品进行论证。这种在观展结束后依然能激起求知与探索的体验,是展览所带来的一种乐趣,也是策展人与观众在学术问题上的共感与交流,这或许才是一次生动有趣的展览体验吧。
观展后我也在思考,同样的历史背景置于南京,是否也可以阐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呢。也让我感叹,能够带来的思考与学习愉悦性的展览,真的是越来越难得了。
“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
展览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2日—6月7日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总主题为“有趣的时代”,中国国家馆以“Re-睿”为本馆主题,借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阐释了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自身的感知等不同维度,以及艺术家们对于“Re”的探索。
虽然是当代艺术门外汉,但是对于每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都是非常期待的,个人认为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状态与水平。对于普通观众来讲除了欣赏与感知外,能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也是深入体验当代展览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本次中国馆中,有两件作品从互动角度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例如链接威尼斯与中国桥梁的作品《睿·寻》,观众通过手机程序扫描现场威尼斯不同形制桥的影像,会在手机端自动匹配出一座中国的桥,以此通过手机与现场两个维度,以“桥”为搭界点展现两个不同文化属性下的差异与关联;作品《姿态云_姿态墙》,观众从展览的通道走过,对面的墙面就会留下人走过的形状节点,这种姿态被体感装置实时捕捉下来,并形成一幅幅以人物姿态为主的艺术作品,这所谓通过技术让每位观众的观展行为留下了痕迹,也无意中让观众成为了艺术的创作者一份子。
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1月23日—6月28日
(中华世纪坛目前受疫情影响暂停开放)
中华世纪坛此次的“三国志”特展主要分为“序言”、“强汉兴衰”、“天下三分”、“重归一统”四个部分,整体看下来,以时间为线索,展览思路的设计还是比较清晰的。
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有三点:
一是“天下三分”的部分,内部展陈环境配合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特点对展厅环境进行不同的装饰,比如蜀国部分,背景板上绘有竹林或者山岭;吴国部分,则整体色调为蓝色,地面贴有河流图案的贴纸,从环境上反映出三国的不同风格;二是展厅内部循环播放古风音乐,较为贴合展览的内容与环境,且在展览中穿插一些影视剧(《赤壁》)的片段,声画结合带来一定沉浸感;三是展览的170余组展品来自40多家文博单位,就冲这个数字也能感受到策展的不易。
蜀国部分,背景板画有竹林
但是观展时也感到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展品设置上略微缺乏逻辑性,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同时(或许)因为展品过多,参观过程中对于展品也感到有点抓不住主次,如果不是配合语音导览参观,很有可能就会错过一些较为重要的展品。
谈到语言导览,从个人角度来看,配合语音导览来参观这个展览比较有帮助,也会让展览的故事性得到更好的表达。但是本次展览合作方出品的语音导览不仅有一些重复片段(有三四个展品的语音介绍中都出现了个别词句重复两遍的情况),且一些发音是有问题的,这样对观众产生误导,或令观众感到迷惑,我想都不是博物馆所想要看到的。看来,博物馆做好“品控”还是有需要的。
很久没有看到名字如此“简单粗暴”的展览了,外加与三国相关的展览确实少之又少,《三国演义》电视剧又深入人心,让我对这场展览充满期待。
展览侧重于重现三国时期的历史风格,以及三国时代最新的考古成果,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除序厅和结语外,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天下三分的前因后果进行叙述。而观展前,我个人期待能在展览中看到这一特定时代下三国之间的历史故事,或者是通过故事引入,将文物与史实结合在一起,便于理解展览本身。但很遗憾,受制于大体量的藏品与说明文字、摆放有些混乱的展柜,我在观展中曾一度走神,兴致缺缺。
“天下三分”单元是展览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三个独立的空间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文化分别进行展示。虽然展厅运用了不同的色调与设计手法将每个国家的特色进行展现,但让我感觉这段历史被完全割裂开,展览并没有讲述这一时期下三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与共性,这恐怕也凸显出了展览学术研究片面性。
而在这部分内容结束后,展厅中还设置了草船借箭的装置区,期望通过影视作品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历史,但碍于展览内容并不围绕这些故事展开,这个装置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在我看来,即使展览是学术成果的展现,但释展的目的绝不能忽略观众体验与文化阐释的关联。晦涩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究竟还能让观众“买账”多久呢?
在展览开展之前,我观看了“三国志”在日本展出的许多视频,日本观众在街头采访中所表现出来的兴奋与喜爱,令我对展览有了更高的期待。
展览以展示带有三国元素的文物开篇,分别介绍“天下三分”前汉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天下三分”的三足鼎立,以及“天下三分”后的重归统一。事实上,这里的每一单元都可以扩展成一个展览,那么,该展览就需要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内容,突出展览重点和主题。
但是,整体参观下来,我有一种展览开了倍速的感觉。简短介绍“三国志”背景和结局倒是可以理解,重头戏——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与纷争却是草草略过,仅用几段的文字内容和时期的文物说明了三国的历史故事。而且,展览割裂了三国之间的联系,在单独呈现魏蜀吴故事的基础上,缺少对三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展示与探讨。
除此之外,展览对展品的阐释与解读不足。展品说明内容简单,虽然有语音导览的辅助,但说明牌上的文字对于观众来说是最直观、最便捷的解读媒介。这样的解读方式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通过展品来理解展览内容则存在一定困难。
受三国游戏、影视剧的影响,在我的印象里,三国时期既是战火纷飞,又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讲,有很多历史能够诉说,即使是现在,一些游戏还是选择以三国为时代背景。不过,正如一篇文章写到的一位父亲的担忧“孩子只知道游戏里的历史,不清楚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而博物馆理应承担起纠正娱乐化下的历史错误,普及教育知识的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于博物馆官方微信
编辑:康忙北鼻#国旻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就在明天!共计11项活动内容!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
“广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创产品推介活动”在陈家祠举行
今年第一次“夜间开放”,上海市4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情况如何
回顾往期精彩总奖金额达45万元,上博“古代文明探索宫”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获奖名单已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这些博物馆推出了哪些让你心动的云活动?
书讯|想看瑞华德学院过去10年出版的高水平论文,拥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点击在看,关注更多博物馆展览